×
社区合作
如果你希望与游戏机迷合作,请在此留下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您的身份是:
游戏开发者 游戏发行 其他
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QQ:
合作需求:
发布
发布短评
图文评测
视频评测
创建主题
评测邀约
Roll游戏
发布帖子
  • 每日福利
  •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我的优惠券
  • 个人主页
  • 开发者管理中心
  • 认证中心
  • 设置
  • 退出账号
  • 回复
  • 关注
  • 系统信息
认证 评论家
认证 开发者
认证 自媒体
  • 身份认证
  • 游戏机迷APP
default
确定
升到2级才能写评测哦~
确定
联系QQ:2929489314索要激活码
确定
举报成功!
确定
创建于2018-03-02 14:41

作者:

代号君

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代号君与小男孩的诡谲之旅

INSIDE
  • 游戏性

  • 创新性

  • 艺术性

  • 表现力

上一次切身感受到这种被玩弄于掌心又无力反抗的感觉,在游戏世界中是《史丹利寓言》,在电影中是《异次元杀阵》,在书籍中是《1984》,在现实中是在某个不便明示的体制内。没错,恰好也是“INSIDE”。

如果不是友人万圣节送我这款游戏让我玩玩看,也许我要永远错过INSIDE了。所以现在想来还真是谢谢这位朋友。不过正因如此我一度准备将其当作新的一部恐怖游戏去玩233。自史丹利的寓言之后,我一直对META游戏抱有颇大的兴趣。因为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做法往往能够达到极佳的戏剧效果,给玩家以别样的震撼。游戏具有这么强的表现力,如果不像小说,漫画,戏剧,电影一样多多开发这里面的潜力,那还怎么争取第九艺术的称号呢?


于是又体验了这样一款压抑阴郁但说不上恐怖的META游戏之后,我竟然显得颇为兴奋,立刻开始开脑洞,就连这篇测评也起了一个META的标题。脑洞的方向主要是关于这个游戏究竟讲了什么。然后是,我们能从中得到怎样的思考。


尴尬的事情发生了:我参不透其中真意。无论是何种揣测,都会有自相矛盾或者是过度解读的情况。我不得不承认它所表现的艺术价值超出了我的审美能力,用一句网络语讲就是不明觉厉。好在一个艺术品的艺术性越高,就会得到越多的不同解读,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都快被用烂了),我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谈一谈,没法完全理解没关系,我们可以讲一讲理解了的部分,并给其他玩家做以参考。


以下涉及剧透。


和LIMBO一样,游戏没有开场动画,没有前言,没有任何交代,甚至没有操作教学,一个小男孩从树丛中跌落,慌慌张张,像是在逃避着什么。于是整个游戏流程,玩家,也就是我都在努力地通过自己的所见来收集信息,试图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于是就引发了一连串的卧槽。如:卧槽,我怎么被带着面具拿着枪的怪蜀黍追杀?卧槽,这疯猪怎么身上有个像寄生虫一样的东西?卧槽,用这些小鸡去打草垛是不是有点残忍了,还有这些小鸡啊鱼啊的怎么一直跟着我?卧槽,这些看上去像机器人一样的人流是怎么回事?卧槽,我怎么掉进人群里还必须学他们做动作通过检验了?卧槽,我怎么能操控这些诡异的人了?卧槽,怎么还有水鬼的,灵异游戏吗?卧槽,这个大肉球是怎么回事……一路的卧槽下来,游戏莫名其妙地结束了。而我竟然到最后都没能准确概括这到底讲了个啥。


加之这游戏是在宿舍玩的,时而有跟我一样不明所以的舍友在身后看几眼,问我这是啥游戏,讲什么的,怎么不打那些人。我只得很尴尬地搪塞过去,毕竟这游戏不用说和他们喜欢的王者荣耀从各个角度来说都相差甚远,不能放在一起比较,连我这种多玩过些游戏,多见识过些天马行空的游戏的人都难以给出一个像样的描述。一般情况下舍友凑过来问我玩的是什么游戏时,我都会尽可能想一个他们应该也听说过或者玩过的类似的游戏为例,告诉他们这游戏就跟那个游戏差不多。但是像INSIDE这部游戏我是真的无从描述,说是像LIMBO,他们也不知道LIMBO,说是魂斗罗或合金弹头那样的横板过关游戏……那……


是在下输了。


但是在下代号君何许人也啊,在下是自诩游戏人的进步青年啊。这种不甘心被PLAYDEAD戏弄一番的心情促使我开始攻略二周目,这一周目注重细节和隐藏要素。如前言所述,在一周目我隐隐地感觉到了其中的META元素,这一周目的攻略也是冲着深究其中的META元素去的。


谁能想到这一周目的细玩让我开始意识到,这部游戏的确是超乎我的想象的。


同PLAYDEAD的上一部作品好评如潮的横板解密游戏LIMBO一样,INSIDE同样是横板解密,主角同样是一位小男孩,只不过画风从LIMBO的黑白变成了3D的表现,这给了INSIDE更细腻地去表现场景的机会,而INSIDE也做到了。对于阴暗压抑的场景刻画,INSIDE做的出神入化,无人能及。对于环境音,背景音乐以及音效的播放与游戏场景的互动,PLAYDEAD同样做的无可挑剔。该诡异时就诡异,该紧张时就紧张,玩家的情绪与音乐的起伏同步,这是很了不起的。INSIDE继承了LIMBO的解密模式和阴暗晦涩的隐喻风格,而与LIMBO不同的是,这次加入了更加发人深省的META元素,让故事变得不简单起来。


那我们来梳理一下我理解中的剧情吧。


首先,小男孩的出现,和你的操控,都是已经被计算好的必然。那么小男孩似乎没被控制?不,小男孩从一开始就被控制了。控制他的人,就是坐在电脑或者电视前的你,玩家。这是一个前提。或者说你可以这么想,当你坐下来,打开INSIDE,开始操控这个可爱的红衣BOY的行动,你也是实验的一部分了。也就是说,玩家自己也是故事的一环。玩家操控的是小男孩,但在META元素的影响下,玩家与小男孩并非传统游戏中的代入角色的关系,正相反,玩家就是玩家,小男孩就是小男孩,你操控着他,但你不是他。


这种反常规的情节是令人震撼的,这也正是META元素的魅力所在。它往往使初次接触META元素的玩家恼羞成怒,其中有灵性的一些玩家便会生出惧的情绪:“究竟是我在玩游戏还是游戏在玩我?”


小男孩的几乎是线性(这个线性同时也指他只能左右移动,而不能探索看上去其实能够到达的远方或是距离镜头更近的地方)的行动流程完全处于实验人员的观测之下,一开始的森林、公路、农场、工厂看似是十分开放的场景,实际上都只是实验场的一部分。当肉球“挣脱”束缚,自以为逃脱成功,从山坡上一路滚下直到最后停在海边,我作为玩家真有一种悲情英雄的感觉。为什么呢?你看看这场景呀:长时间的冷色调画面突然转暖,画面定格,同时开始静静地弹出制作人员表。一道温暖的阳光就这样照射在肉球身上,仿佛是天界的圣光,要帮助这个受苦受难的肉球超生。在一周目时我竟长吐一口气,自以为品味了一场一个追求自由的灵魂殒命的虽然悲情但是好歹能够看到希望的结局。


然而PLAYDEAD真的很无情,连悲情英雄式的结局都不给我,因为二周目时我才醒悟过来,连肉球从这个山坡上滚下来都是计划中的一环!最后投射在肉球身上的也不是什么温暖的阳光,更不是救赎与解脱的圣光,而是代表着监视与控制的来自实验场的天花板的聚光灯所投射下的光!也就是说,实验人员甚至已经计算好了这个肉球能够滚多远……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在肉球跌落至研究设施的大厅时,场景里有一个微缩沙盘,展示的正是肉球滚落山坡的这段地形的模型,连模型里的聚光灯投射的位置也与最后肉球被照射到的位置一摸一样。


INSIDE。


上一次切身感受到这种被玩弄于掌心又无力反抗的感觉,在游戏世界中是《史丹利寓言》,在电影中是《异次元杀阵》,在书籍中是《1984》,在现实中是在某个不便明示的体制内。没错,恰好也是“INSIDE”。

突然想到同样也是最近玩的一款游戏中的剧情。在《恶灵附身2》中,塞巴斯汀的妻子深知莫比乌斯组织的势力无处不在,公然反抗哪怕是秘密反抗都只有被抹杀这一个命运,于是他自己也加入了莫比乌斯组织,不断深入内部高层,不断发掘“INSIDE”的真相,最终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莫比乌斯的瓦解和丈夫女儿的安全。


可惜,不是每个深陷泥潭的人都有击败哪怕只是挣脱束缚与控制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想要去击败或是挣脱束缚与控制。


好了,我们说说游戏过程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追杀小男孩的戴着白色面具的人(令人恐惧的一点是有一个妇女抱着的婴儿脸上也戴着白面具)在追杀的同时也在运输一些穿着各种衣服的傀儡人。然后追杀途中如果追到了小男孩,大部分人会采用非致命手段捕获,少部分会进行枪击或者让狗咬死小男孩。其后出现的这种白色面具人多出现在监管傀儡人的场合,或是进行类似安保,包工头的工作。这些似曾相识的要素让我不由得推测这些人搞不好代表着某种阶级。这一下子就把INSIDE上升到隐喻反乌托邦社会的高度去了,我们暂且按住不表。之后在农场,小男孩邂逅了诡异的死猪堆,还有被神秘的寄生虫(也许是LIMBO里的那种寄生虫同款)控制而发疯攻击小男孩的猪。在这个农场触发的隐藏要素是“呼噜噜”,成就描述是:“他们从未流入市场。”那也难怪了,这种猪要是能流入市场怕是要引起一次恐慌。反过来想,既然没有流入市场,这些猪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很自然的就想到了用来做实验,实验内容很可能就与那些蠕动着的寄生虫有关。

随后的游戏中小男孩遭遇了傀儡人整齐的队列,不得不跟随这个队列,模仿他们僵硬而诡异的动作,通过面具人与机器人的层层检测,像极了一个有思想有觉悟的清醒者在重重监视与威胁下不得不委曲求全做出和被洗脑者,也就是傀儡同样的荒唐行为,这又会把INSIDE上升到隐喻反乌托邦社会的高度,我们再努力一下把它使劲按住,不表不表。


这之后,我们会多次与这种傀儡人互动,用一个头戴式的神奇装置来控制他们的行动,随着渐渐深入我们能发现这些傀儡人被安排在一些需要重体力活动的地区,似乎是用来进行重体力劳动的。在你的控制下,他们会帮助你通过不少谜题,而且往往是靠“人多力量大”的方式来帮助。


好啦,这下想按也按不住了,我真的十分确信INSIDE在表现一个反乌托邦的阴暗社会。这些傀儡便是最底层的劳动人民,被上层牢牢控制着,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只能通过被控制的方式行事。白面具像是中产阶级,拥有良好的素质条件,但是隐藏起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为社会整体的运转贡献力量,就像是《1984》的主角温斯顿那样。而科学家与试验机构的高管们则代表统治阶级,他们监视着一切,控制着一切。那么我们不由得要问,小男孩究竟在这样的世界里是怎样的存在?他可是拥有本作人物里最显眼的红色的衣服呢!


我们先来继续看游戏流程,小男孩会经过各种各样的区域,看似都是闯入,但是令人害怕的是这些区域里都在某个位置有着神秘的诸如“01”,“02”这样的编号,而且场景里的聚光灯也常常照射在小男孩身上给予其特写。这恐怕也暗示着小男孩的行动肯定暴露在监视之下,而且都在预料之中。这其中有一个区域不断地进行着恐怖的声波冲击,小男孩一旦被震到连尸体都保不全,而在这个区域有着一堆假人被绑在椅子上,很明显在做这个声波的强度实验。至于这么强力的武器莫非也仅仅是考验小男孩的一部分,我产生了犹豫。或许这些声波隔离的是所谓的下层社会和上层社会?有些过度解读的感觉吧。


然后是出现在游戏中的另一个诡异角色,在水中行动着,长发飘飘的水鬼。我在被追得屁滚尿流时也截图观察了一下,这个水鬼脚踝上有一条绑带,莫非是什么实验失败的产物?然后是水鬼遇到小男孩就死命地把他往水下拽,最后给他身体里塞了个神秘的东西,让他不用带头盔也能控制傀儡,同时还能在水里呼吸了,真的搞不懂是敌是友。最后水鬼的行踪也没有交代,小男孩在钻进风扇关道时会从管道里飞出一些被搅断的尸体,希望不是这个神秘的水鬼吧。于是这个水鬼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到底出于什么意图对小男孩进行改造,我无法给出合情合理的解答。


随着不断的深入,小男孩发现了傀儡的培养基地,他们倒悬在天上,准确的来说是泡在一种反重力的液体里,身形上布满了之前在猪身体里的寄生虫,在小男孩切断培养装置后,这些还未成型的傀儡纷纷掉落,虽然个个身体畸形恐怖不堪,只是勉强能看出人的形状,却也和成型的傀儡一样,时刻紧跟小男孩,并且能帮助小男孩完成简单的托举,投掷,推拉的动作。再联系到后期看到的被关在玻璃房里观察的畸形傀儡们,我们可以给出这样的推测。


寄生虫在被科学家们发现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似乎是对农场里的猪下了手,之后似乎研究有了成果,科学家们发现了控制精神的奥秘,于是开始研发精神控制装置与通过这种寄生虫来培养无意识的可操控傀儡的黑科技。培养出的成熟傀儡被用来进行重体力劳动。那么这项猜测也有疑点:工厂外那些穿着各色衣服整齐走入的傀儡难道也是培养出来的吗?亦或是科学家们在社会上进行的秘密精神控制实验所抓回来的可怜群众呢?既然农场也是实验场的一环,为什么科学家不好好收拾一下,要将实验完的死猪尸体随意堆放呢?


来到游戏的最后,玩家会发现科学家们不再在意小男孩的行动,他们兴奋地跑到一个大容器旁,目不转睛地盯着容器内看,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科学史上的奇迹。于是玩家应允了他们的期待,控制小男孩进入了容器内,发现了一个像是把无数傀儡捏在一起形成的大肉球,并且被肉球抓住吸入,成为了肉球的一部分。自此玩家开始控制肉球的行动。


不得不说PLAYDEAD在这一点上做的也很精妙,当肉球冲破容器玻璃,哀嚎着冲散人群,开始疯狂地撞破一切拦路的障碍并开始逃窜时,玩家压抑了数个小时的心情也得到了宣泄和爆发,并且怀着懵逼,惊讶,困惑同时又有一点痛快的复杂感受(至少我是这样)操控肉球,开始大肆破坏,只求冲破一切束缚,去TM的实验!去TM的精神控制!老子要离开这里!玩家的感情或许被引导地和肉球的感情完全重叠了,于是玩家控制肉球横冲直撞,还将一名惊恐的BOSS级的人物撞下山崖,压成肉酱(这里也是我不解的部分,既然是BOSS,怎么会对肉球的行为如此恐慌?而且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如果说肉球的逃跑是实验的一环,那么BOSS为什么还会把命搭上?难道科学家此举的目的之一也是谋杀BOSS……)。此时我开始感觉情况不太对劲,一路上除了便装的人会对肉球感到惊恐,那些科学家似乎一点也不害怕,还在安全范围内好奇地进行观察,肉球一路的逃跑路线也有一些人类进行的帮助。而路线中出现的不合常理的谜题(位置设计很有病的开门按钮,需要肉球把箱子扔上去砸一下才能打开或是用场景里的长木棒举起来捅一下才能打开)显得肉球的逃跑也在他们的观测之中,后来肉球来到一个围满了观众的房间,并且像一个可悲的动物一样伸手去够被人类故意吊起的箱子时掉入了早已准备好的陷阱。

玩家此时的心情恐怕也被制作者掌握,那就是愤怒与不甘。我TM逃了这么半天,造成了这么多破坏,结果还是被算计好地掉入了陷阱?连这些都是科学家计划好的吗!

于是能够发现陷阱里的漏洞并且拆坏墙板逃出来就促成了玩家们情绪的再度转变:“哦耶,还有希望!我就知道游戏不会就这么结束!我还能逃!”激动和期待的心情冲淡了玩家的思考能力,以至于没有思考为什么偏偏那么高端的实验室只有这一部分的墙板是木制的且在撞击两下后便被破开。肉球冲破墙壁从山坡上滚下也带来的是终于逃离了愚蠢的实验的快意和最后肉球瘫痪在沙滩上的惋惜,那些真正发现细节的玩家则只能感觉到这个游戏从头到尾带来的悲哀感和无力感。


在知道了整个游戏都是一个实验场内发生的实验后,一些奇怪的细节也就得到了解释,但仍有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部分,那就是隐藏结局的内容究竟是否也是实验人员计算好的一部分?


隐藏的要素收集起来虽不算变态,却也算苛刻,不做个有心人或是不去看攻略是很难全部收集到的。有趣的是这些隐藏要素的收集过程恰恰是整个游戏流程中“可以”暂时不按线性路线前进的部分,如果粗暴地说整个游戏小男孩都在从实验场的左边端向右端移动,那么这些隐藏的发光球体往往存在于十分隐蔽的“行进过程中可以暂时向上,向下,向左,向左上或向左下方向移动的场景”。它们出现的特征就是玩家能够观察到的场景里的黄色电线,这些电线连接着一个神秘的发光球体装置,而小男孩找到并拔掉装置上疑似电源的东西便算是收集到了这一要素。整个游戏共有14个成就,收集到一个便有一个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名称、图标与描述也是对于游戏内容进行猜测的一个重要依据。当拔除了十四个电源以后,会有一个小暗示告诉你第二个隐藏点仍有小问题。当玩家通过选关的方式回到这片玉米地,并破译开启大门的密码(该密码线索存在于隐藏要素“朦胧迷楼”的光球旁边的录音机里(有趣的是,当我再次来到这里收集隐藏要素时才发现,光球装置上方的霓虹灯招牌上依稀可辨是R与C两个字母,来到光球旁即可看到掉落的字母E,即REC(record)录制。暗指光球旁的录音机。如果这是一种提示,那又是谁给的呢?科学家?反抗人员?还是PLAYDEAD?)。小男孩会深入一个地下空间,这个空间内有着一台电脑,其上有着大家已经很熟悉的精神控制装置,那从14个光球延伸出来的14根黄色电线都插在这个控制装置上。当玩家控制小男孩拔掉电源一样的插头,小男孩也应声瘫倒在地,恰如那些傀儡人的姿态一样跪地不起,再也不受玩家控制。然后游戏黑屏,重置。


顺便一提吧,想要进入隐藏结局就必须通过选关或是进行二周目(第二次实验)的方式来达成,而不是正常的游戏流程。这隐隐可被视为一种META元素。或许是我的敏感,INSIDE里选关的方式显得是那么便捷快速,让人不由得联想起这整个游戏的线性特点。“实验过程似乎随时都可以被读取”。此外,游戏里的办公室出现的时钟,显示的竟是玩家的系统时间。这个细节也是META元素的铁证。此外在普通结局后游戏也会被重置,但并非完全重置,对于隐藏要素的寻找情况被保存了下来,而在隐藏结局之后这些隐藏要素才完全被重置。至于这个控制的中断是游戏中的科学家引诱你去做的,或是隐藏在科学家内部的某些反抗组织的行为,还是玩家自己发现了真相从而以这种方式终结循环来达成所谓的自由,我实在无法妄断。


总之,在拔掉这个插头后,我前面问到的“小男孩在这个世界里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似乎也有了答案。他同样是傀儡,同样是被控制的人,控制他的装置被控制他的人亲手控制他去破坏了(多拗口的形容啊)。至于控制他的人,之前也说过了,好好想想在控制中断以后,屏幕黑下来以后,你还能在屏幕里看到的,那就是了吧。


那是各种各样的,或男或女的,或喜或悲的,或无奈或木然的,或沉思或懵逼的,坐在屏幕前的,


我们的脸。



------------------------------------------------------------------------------------------------------------------

后记:

感谢大神们的研究,解开了这个游戏中隐藏着的另一个秘密。在实验室的玻璃上我们能收集到几组不知有何意义的数字,通过简单的波利比奥斯方阵加密法解密,可以得到PITY,THIS,BUSY,MONSETER,MANUN,KIND这六个单词。它们组成了美国诗人肯明斯的一首诗的题目《Pity this busy monster,manunkind》。百度百科上对肯明斯有如下注释:他善于用辛辣的讥讽表达他对现实生活中丑恶面的蔑视和挑战。他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野蛮的争夺、感情上的冷漠、行为中的伪善称为“非人类”或“非世界”,以漫画式的笔调加以嘲弄和鞭挞。这首隐藏在游戏中的诗或许能让我们对游戏主旨的理解更上一层楼。在此我只贴上原诗,不做置评。

'pity this busy monster, manunkind'

pity this busy monster, manunkind,


not. Progress is a comfortable disease:your victim (death and life safely beyond)


plays with the bigness of his littleness--- electrons deify one razorbladeinto a mountainrange; lenses extendunwish through curving wherewhen till unwishreturns on its unself.


A world of madeis not a world of born --- pity poor fleshand trees, poor stars and stones, but never thisfine specimen of hypermagicalultraomnipotence.


We doctors knowa hopeless case if --- listen: there's a hellof a good universe next door; let's go


E. E. Cummings

    • 1
    • 64
    • 收藏
    • 举报
      INSIDE-代号君与小男孩的诡谲之旅- 游戏发现- 游戏机迷 | 游戏评测

      游戏信息

      我也写一篇
      INSIDE
      评测目录

        确认兑换

        Steam昵称
        手机号码
        联系QQ

        兑换成功后,机迷将通过以下方式发放奖励:
        1、steam礼物:发送至你的steam账号
        2、key:发送至你的系统消息中

        提交

        微信扫码进入微商城购买

        ×

        G米不足,无法参加

        参与评测邀约可获取G米哦~

        ×

        登录成功!

        +2 经验+2